第(1/3)頁 第二日,臨安權貴圈子驟然起了點小嘩然。 翰林學士承旨沈琦最疼愛的孫子之一,北鎮撫司副千戶沈煉抱著一女子尸首回到府上,待沈琦退朝歸來后,言辭灼灼說知音是沈家人,當入族祠。 沈琦臉一黑,說她先入后宮,又貶廣寧觀,何德何能入族祠。 白發蒼蒼的沈煉腰間繡春刀倏然出鞘,架在祖父沈琦的脖子上,厲聲喝問,只一句,到底讓不讓沈知音入祖祠。 咱們的翰林學士承旨大人也是個迂腐,氣得夠嗆,眉毛一擰,有本事你殺了我。 沈煉當然沒敢弒祖父。 當著無數沈家族人的面,自脫族譜,然后抱著沈知音的尸首絕然離開沈府,消失在臨安城,沒有人知曉他將沈知音埋葬在何處。 翰林學士承旨沈琦望著愛孫的房間,呆坐了一日,末了嘆氣說煉兒豈知祖父之苦。 第二日就是藝科考試。 沈府鬧劇很快從大眾眼里消失,除了沈琦的至交好友拜訪慰問這位正三品朝堂大佬,其余權貴們很快將目光落在了國子監和翰林院。 藝科考試雖然不若常科、制科,但終究是個入仕途徑。 那十幾個名額的競爭多多少少有些激烈,除去一些確實有才無人敢動的名額,剩下的各大權貴世家都盯著吶。 主要負責本次藝科瑣事的是禮部,監考官主考則是翰林院,副主考從禮部和國子監各選數名官員——藝科不同于常科制科,作弊的可能性極大,是以這些監考官也是提前被關進國子監的考試院里。 但私下間的交易也很簡單,比如某某世家的提前就找到那些有可能會成為監考官的人,許下各種好處之后,把自家要應舉士子的作品簡單說下,定個暗號什么的。 畢竟藝術這玩意兒,全靠一張嘴。 這狀況女帝不知道? 知道。 但沒辦法,首先這是權貴階層的規則,其次這個交易確實沒辦法杜絕,藝術那虛無縹緲的玩意兒,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定斷的。 所以大涼三百余年國祚,從翰林院待詔走入朝堂中樞的,有,但不多——趙室君王的意思很清楚,你可以進入翰林院,但想走入朝堂中樞,那就看你有沒有能耐。 藝考在即,李汝魚養精蓄銳。 小院卻在日落時迎來了不速之客,一頭白發的沈煉,腰間繡春刀,飛魚服有些臟亂,目光堅毅中帶著與世絕隔的孤獨感。 默默的站在院子里,望著李汝魚。 李汝魚起身,走到門檐下,左刀右劍的盯著沈煉,“求死?” 腳下的花斑對沈煉齜牙咧嘴,野性咆哮,若不是李汝魚喚住,這貨已經撲了上去。 沈煉面無表情,“我來,只是告訴你一件事。” “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