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多悍卒。 當年大成王朝還只是一個小國時,大驪和大徵都不愿意去捏它這個軟柿子,而是選擇了大蘇王朝,滅了大蘇,大徵和大驪各自蠶食大蘇疆域。 但獲益最多的反而是大成王朝。 趁著大蘇崩解,大驪和大徵各自忙著爭奪疆界時,大成王朝神不知鬼不覺的得到了大蘇舊部的支持,將大蘇王朝近半的疆域納入版圖。 這才有了三大王朝鼎立之勢。 縱然如此,吃了大虧的大徵和大驪也不愿意輕易對大成開戰。 無他。 大成的士卒實在是太能打了。 大徵若是和大驪聯手,贏大概是能贏,但能不能滅大成就不一定了,況且就算是贏了,大徵和大驪也得脫一層皮。 那樣一來,只怕又會有勢力趁機崛起。 畢竟疆域太大,中央集權總會出現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的范圍也總是野心勃勃,就算沒有野心,在王朝君王眼中,都是有野心的。 比如,大徵那位鎮守靠近守望之地邊關的藩王劉秀,在劉禪看來,反心昭然,要不然你劉秀為何要收了大月氏的公主,為何要收了大隋……嗯,也就是大驪叛王的女兒為小妾? 除了三帝,還有九神仙。 所謂九神仙,便是指那些在武道盡頭走到巔峰的高手,其中有異人,也有東土原生天驕,這些年皆被三大王朝當真神仙一般供奉著。 當然,偌大的東土,走到巔峰的人肯定不止這九人。 萬里山河中,蟄伏了不少。 至于大劍仙和陸地劍仙,在東土真是個多如狗,也許在三大王朝隨便的某個州城,就有可能遇見一位陸地劍仙。 當然,這并非說陸地劍仙和大劍仙不值錢。 而是東土實在太多。 人實在太多。 除了三帝九神仙,最負盛名的便要輸大徵那條臥龍。 一位百余年前就來到東土的異人。 如今,依然是大徵國師。 世間傳言,大徵國師這條臥龍,才是真正的神仙…… 也有不屑者。 比如大驪王朝那邊,對于這條臥龍就態度含糊,屢次提及這條臥龍時,言辭都不算太好,世人也能理解。 大驪和大徵雖然表面和諧,實際上明爭暗斗不少。 …… …… 李汝魚仗劍入東土,作為一個劍道圣人,尤其又刻意張揚氣息,他的不請自來,很難瞞過東土那一群站在巔峰的人。 大徵王都白帝城,大朝會上討論了關于出土遺棄之地大涼王朝的事情,讓千古圣君劉禪頗為疲憊,回到平日治政的勤政殿時,劉禪幾乎累癱在地。 這個時候,他分外懷念當年的丞相。 丞相還是那個丞相。 只不過在這個東土,沒有了蜀國,只有大徵,而且又是三國鼎立! 丞相也不是當年丞相。 叫國師。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而在外人看來,國師似乎已經凌駕了自己這個君王——劉禪對此也已經習慣。 當年不就是這樣過來的。 而且劉禪也明白一點:永遠也不用擔心國師的忠誠。 哪怕是在大徵。 他依然還是那個在白帝城托孤時的丞相。 如果說東土這片天下所有人都會反了大徵,那么劉禪相信,只有國師不會,因為—— 他是臥龍! 疲憊至極的劉禪倏然抬起頭,看向殿門外,哂笑了一聲。 又來? 真欺負我東土無人乎? 就不信你大涼那個遺棄之地,能出幾個真神仙,之前那一劍差點摧毀了大皇廟,不得不承認,從大涼來的那一劍,確實已經站到了大涼、東土甚至于整個人間的巔峰。 然而這樣的劍有幾柄? 半刻鐘后,一位穿著長衫腰間背著劍的白衣小童,騎著一只梅花鹿來到勤政殿門口,幾乎不用太監宣禮,這位小童徑直闖入,對著劉禪行了禮。 劉禪笑道:“國師著你何來?” 小童奶聲奶氣的說:“先生說了,遺棄之地來了一柄劍,讓陛下不用示弱,著一位大劍仙去看看,不需要太用力,先意思一下即可?!? 劉禪點頭,“善。” 他明白國師的意思,大徵靠近守望之地的藩地是劉秀的。 如果東土來的那人要進入大徵國境,必定要先過劉秀的勢力,對于這位本該是自己祖宗的天驕異人,劉禪是崇拜之中更多恐懼和忌憚。 崇的是他曾經開創的豐功偉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