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神人筆法初現-《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毛氈古來有之,但也是在元明時代才流行開來的,唐宋書家都是在書桌上墊一塊綢緞、棉麻了事,所以并不是說,沒有毛氈,鐘岳就找不到別的替代品了,實在不行,把身上的短袖脫下來墊著也行,就是有些不文雅罷了。
紅色長巾鋪在桌上之后,鐘岳井然有序地將端硯、墨錠以及筆簾、生宣,一一拿出來。
端硯上加了點礦泉水,墨錠輕重合意地研磨著。將研磨好的墨水倒在墨碟之內后,鐘岳用紙鎮將生宣捋平,開始執筆行書。
場館之內,有的學生已經到了創作的末尾。這樣只考臨摹,不需要創作的比賽,簡直太簡單了,根本不需要怎么動腦子,直接提筆就來。然而,往往陷入這樣一個思維之中的人,那就錯了。
創作也好,臨摹也罷,書法作品最后除了看呈現效果之外,最看重地是什么?還是書法家本身的筆法如何。當創作被抹去之后,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了。
鐘岳也不挑三揀四了。
靈飛經全文版的系統全息投影開了起來。
鐘岳全神貫注,開始書寫靈飛經。
開啟系統全息投影,并不是鐘岳想要用摹書的方式獲勝,而是盡管臨摹這本天下第一小楷這么久了,但是這本道門經書還是不好背誦。這樣的方式,就省去了鐘岳很多時間,也不用去前邊索要內容文字了。
鐘岳行筆的速度極快。神人九勢,講究一個勢字。文征明可以做到一波三折,鐘岳如今結合神人九勢,可以將筆劃做到一波四折!千萬別小看這多出來的一折,這代表著鐘岳的筆法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至于小楷熟練度為什么才到熟練度的百分之七十,而不是百分之百,鐘岳覺得,系統的要求,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用文征明小楷的樣本來算了,而是綜合所有的小楷書家,來了一個判定方式,不然以他一波四折的筆法,不說完全超越了文征明,至少已經能夠望其項背了。
筆法,不能決定全部,但也不可或缺。
掠筆蜻蜓點水,墨韻在筆尖流轉。鐘岳的筆法不變,呈現的藝術形式確實千變萬化。臨崖一躍,是掠;橫江而飛,是掠;凌空而起,也是掠。
藏鋒勾絲,逆鋒而行,轉折有度,鐘岳現在運筆,就像是一個軍師。
“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如陸斷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