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問世-《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西嶺印社作為國內書法篆刻最大的民間學社,其下的出版社關于書法一類的出版物,也往往成為國內書壇的熱門讀物,而且每年出版書籍的數量有嚴格把控,這也是不少書法家,頻頻投稿西嶺,想要出版自己作品的原因。
得到西嶺印社的認可,這無疑就是一張進軍中國書協的通行證。然而這樣的機會太難了,普通的出版社,審稿都是由編輯、社長審核,然而西嶺印社出版社,出版書法相關書籍,都是要經過印社理事表決,印社社長同意,才下發至出版社進行出版,從專業性角度來講,這無疑就是一道坎。
現在這個時代,想出版一本書太容易了。只要你肯花錢,即便是五六歲的小孩子,在監護人同意下,都可以出版自己的書籍,只不過就是沒銷量罷了。
鐘岳與錢筠堯聯合出版的《六甲靈飛經》全本試刊在審核無誤之后,立馬就印了第一版。一共五萬冊,如果時光倒退二十年,五萬冊這個數字,也許是微不足道。那時候電子產品不發達,人們閱讀的渠道主要就是紙質書本,然而今時不同往日了,電子產品的新興,沖擊著傳統的書籍市場,就連一些暢銷書,都是有同步的網絡電子版可供付費閱讀,所以出版讀物的銷量,也是大幅度下跌,但紙質書籍,永遠不會被電子書所替代。
尤其是書法出版讀物,更加不可能。
五萬冊這個數字,對于西嶺印社來說,這也是近些年出版相關書籍最大的印刷量了,以往這些書法出版讀書,充其量第一版都是控制在一萬冊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書法畢竟受眾群體不是所有讀者,而是針對一部分讀者,這變相地就成為了小眾。事實也確實如此,各大書店關于書法類的書籍,往往都不是放在什么暢銷書架或者什么顯眼的地方,會有一個專門偏冷門的角落,擺放著從古至今,整個上下兩千年的書法出版書籍。
對于書法人來說,這聽著似乎有那么一點可悲。兩千年里,書壇涌現了不少名家巨擘,大到書圣、草圣、楷四家,小到各朝各代的書法名家,這些人有的是文人墨客,并非專攻書法,然而就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書法家,有的就是書法家,靠著筆墨吃飯謀生,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卻擠在一個書柜,不如一個暢銷書作家一人的書柜來得大,這未嘗不是一種悲哀。
西嶺印社從清朝光緒年間起,就一直坐落在臨安市孤山下,時隔百年之久,依舊屹立在西湖之畔。七代金石、書法篆刻大家薪火相傳,由最開始的幾人,慢慢發展到幾十人,到現在的幾百人,西嶺人一直都是書法篆刻界最杰出的代表。
原來的社址,如今已經被作為景區開放了,如今的印社,在孤山路上的一處寫字樓內。印社不同于其他常規公司,印社的理事、社員也不可能常年聚在一起從事書法篆刻,大多數社員、理事都是分布在全國各地,就像張鶴平一樣,也只有每年印社組織活動的時候,才會聚在一起。
當然,印社的社長、執行社長以及常務,還有幾個常駐理事,還是在印社常年上任的,除了管理印社事務外,出版社的一些審核文件,也是由他們最終簽字通過的。
……
****西嶺印社出版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