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節 歷史(四)-《旅明》
第(2/3)頁
如若不然,便當街拷打。
默然不語良久,李自成扭頭,對他身邊最重要的將領劉宗敏說道:“何不助孤做好皇帝?”
坐在馬上,目視前方的劉宗敏,毫無磕絆地回出了歷史上那句名言:“皇帝之權歸汝,拷略之威歸我,無煩言也。”
我現在是集團內部廣大參與發財將士的代言人,皇上你他媽別煩我。
……
……
李自成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時間點,遠在千里外的江南大地,已經是另一副模樣。他們和歷史上一樣,收獲了無窮憤恨和詛咒。
一開始,當新朝廷傳出李自成在京城拷掠官員的消息時,江南一地的士紳,那是疑多于信的。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曹皇上為了爭奪江南人心,從而放出的一些夸大其詞的消息。
然而,隨著報紙上每天都在更新,人們心里就越來越嘀咕:咋感覺越來越有鼻子有眼了?
又過了幾天,京城快馬來報信的人到了。
李自成在北京城做事,并沒有關閉城門。所以各路官員的家人,大體上都是同一時間到的江南。
這一下,江南轟動了。信使們聲淚俱下跪在堂中,訴說著自家老爺/好友/子侄/同窗/同鄉……在京城遭受的非人折磨,以及被勒逼出的滾滾白銀……
聞聽到詳情的士紳們,先是手腳冰涼,繼而怒火沖天。
和歷史上硬挨到李自成死在九宮山不一樣。這一次,士紳階層是有具體報復手段的。
短暫沉默兩天后,各地士紳寄發往全國各地的信使,先行出發了。
緊接著,大批求職信投往了江南各地新政府。然后,大規模的叩闕請愿活動,連續在上海行在門前出現。
這一次,士紳們放下了矜持,徹底投向了曹燕一方。
為了表示臣服,士紳們也給曹皇帝送上了投名狀。
其一:發往全國各地的信件,其內容,就是幫助新朝穩定地方,要求地方官臣服曹燕。
其二,士紳本人出來求官,算是做足了姿態。
其三,各地官辦新學中,開始有了大批士紳家中嫡子報名。
面對這些穿著綾羅綢緞的子民們群情激昂的叩闕浪潮,暫居行在的天華帝,也不得不幾次公開召見臣民,流下了幾滴歡快,不是,是悲痛的淚水。
憤怒天華帝當眾表示:一定不會饒了李自成匪幫!一定要將愣娃李自成和那些陜西哈慫們,發配到窮山惡水之地干苦役干到死才算幫大家解恨!
皇帝表態,眾怒遂平。
如此,曹燕政權的控制力,以江南各地為圓心,開始飛速提升。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一刻起,天下邸定。
那么,既然最后一道工序都完成了,骯臟的白手套也就失去了作用,主人是時候丟掉它了。
十一月十一日,從上海裝船的高速增援船隊,出發。
這一天,是李自成入京的第二十一天。
同一天,山海關城內的聚將廳中,從各處防區趕來的關寧軍將領,齊聚于此,氣氛肅殺嚴酷。
這一百多員將領,其所代表的,就是大明朝廷每年用幾百萬兩白銀供養出的關寧集團。
如今,大明覆滅,再也沒人給關寧集團輸血了。這個畸形的軍事集團,現在需要自己找飯轍。
可是和歷史上不同。這一次,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太極來帶著大家一起裝逼一起飛。
擺在關寧集團面前的,要不就是投李順,要不就是投曹燕,抑或……今天大伙自己舉個旗,看推舉祖大壽還是吳三桂也做個皇帝,關外開國?
第三個選擇是搞笑的。就關寧集團的性質來說,從來就不是一個朝氣蓬勃,在政治上據有極度野心的政軍勢力。
這個肥頭大耳的武裝集團,早已沒了進取心。像癩蛤蟆一樣,不撥不動。歷史上每一步,直到康熙削藩,關寧集團最終煙消云散,都是在別人推動下,亦步亦趨,隨波逐流。
現在,終于到了歷史性時刻。
而比歷史上提前了八年,內部還有祖大壽這個大山頭存在的情況下,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答案貌似很簡單:看李曹雙方開出的價碼唄。
此刻,李曹二帝,開出招納關寧集團的砝碼,就擺在將主們面前的桌案上。
左手邊幾案上,是李自成的價碼。一些大概是搜刮而來的金珠財貨,外帶圣旨:封吳三桂和祖大壽為侯,其余關寧眾將俱有封賞。
圣旨上明確說明:如果未來關寧軍能為王先驅南下滅曹,那么“不吝王公之賞”。
總得來說,李順政權開出來的價碼,平平常常,中規中矩。
下面是曹燕開出的砝碼了。
首先是禮物。一直拼出大廳門外的長桌上,整整齊齊,排放著上百個曹皇帝賞賜下來的……頭。
這些頭,關寧眾將貌似都很眼熟,經常在戰場上能見到。
譬如,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的頭,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的頭,一等公額駙揚古利的頭……等等等等。
差不多令關寧軍上下驚懼多年的那些人頭,今天全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接下來,是封官許愿的圣旨……啊不,是信箋。
由北方大都督韓小波親手寫就的信箋。
其內容可謂是觀海聽濤,靜雅高妙。
第一句就石破天驚:“我操你們這幫關寧爛貨、蛆蟲。”
第二句:“就你奶奶個屁的食!關寧全軍交出武器,整體接受國防部改編,安置分流。”
第三句:“自見信之日起,限祖大壽、吳三桂本人三日內來天津請罪。過時,老子將你們這幫蠢貨全部轟殺至渣!”
全信攏共三言。其內容言簡意賅,文字洗煉,格調……不是很高。但勝在通俗易懂,觀者絕不會悟錯其義。
下一刻,哐當一聲。暴怒的前鋒總兵官祖大壽,抽出腰刀,一刀斬在了信皮上:“小兒輩欺人太甚!老夫誓與曹賊不兩立!”
同樣暴怒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不知是氣的還是怕的,臉色蒼白,盯著老友阿濟格的雙眼,口中喃喃地道:“派人,派人去京城,告訴李順皇帝,關寧軍這就投了大順,與爾共擊曹賊!”
兩大山頭暴怒,明明擠了上百員戰將的大廳里,此刻針落可聞。
隨即,祖吳二人異口同聲大喝道:“可有異議!?”
“嘩啦”一聲,眾將皆跪。
……
一六三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李自成入主京城第二十八天。
由李順政權發起的拷掠行為,已經擴大到了京城百姓,完全背離了初衷,并且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
然而,終歸沒有不散的宴席。這天后晌,從南門來了急報:天津方面有大軍進逼京城。
得此消息,大順皇帝李自成連夜召集部屬軍議。最終得出結論:必須出城與曹逆野戰。
這一刻,大順君臣心里是明白的:得罪了全京城上下人等的順軍,是沒辦法守城的。
好在,全程參與了大順軍議的關寧軍代表,表示即刻回山海關送信,將關寧大軍帶至雙方約定的戰場。
第二日,確定了戰略的大順朝廷,開始全力收攏已經搶紅眼的士卒。
直到十一月二十日這天,李自成方集結全了麾下馬步六萬正軍。除留五千人守城外,其余五萬余大軍,鳴跑出城,迎擊膽敢來送死的曹逆部隊。
大戰序幕徐徐拉開。
而這一次,不知為什么,天津方面刻意收縮了警戒線。以至于當北伐軍主力出動后,闖軍前出的偵查哨,第一時間發現了異常。
不光如此。即便自己的動作被對手偵知,北伐軍后續的動作,依舊猶猶豫豫,每天只行二十里。
這樣一來,當李自成部聞訊出征后的第三天,擁有眾多輜重的北伐軍主力,才將將行軍至永定河南二十里處。
北伐軍的拖沓,無疑給了李自成部寬裕的行軍和備戰時間。雙方最終相遇的時間,是李自成出征后的第五天,地點,在廊坊以南的雙臺鎮。
接下來,就是工程時間了。北伐軍見敵后,在雙臺鎮南迅速修建了大營。
李自成部同樣如此。借助雙臺鎮的地形,迅速修建了大營。
然后。兩方就這么莫名其妙地對峙了起來。
李自成對此自然是樂見其成:時間是站在大順皇帝一方的。戰意不強的南人,很快就會等到噩耗。
一六三六年十二月一日。華夏大地上最后一場大型戰役開啟的日子。
前一天下午,數量多達三萬以上的關寧軍團,突然出現在了戰場東北方向。
第二天一早,貌似發覺上當的北伐軍,全體列陣邀戰。而對面的李自成部,同樣全軍出動。
此刻,總人數只有四萬多的北伐軍,戰略態勢并不好,貌似遭到了李順和關寧兩方夾擊。
而鑒于龐大輜重隊伍,以及大量科技兵種的原因,北伐軍正面擺出來的陣型,尤其單薄,還不如對面闖軍的一半。
不過,無所謂了,一切都將在今天結束。
騎在馬上的韓小波,用望遠鏡觀察完敵陣后,感概了一聲:“老李這是又把重騎藏起來了啊。”
“呵呵。”衛遠順手就遞過來了ipad。其屏幕上,顯示著頭頂無人機數據鏈傳來的闖軍實時圖像:“又是右翼突擊。”
“那就是我們的左翼了。”韓小波看了眼ipad,轉頭問道:“老子的意大利炮到位沒有?”
“報告,已標定敵重騎部隊射擊諸元。”
“等我命令。”
之前,從上海出航的高速增援船隊,并沒有步兵,而是搭載了從南方地區抽調出的整整兩個炮兵團。
以及,大燕國鎮壓氣運的兩門意大利炮。
為了這兩門意大利炮,最新的一批進口物資中,還特意多出了兩百發75毫米高爆炮彈。
此刻,八百余門各式口徑的火炮,已經密密麻麻放列在了韓小波指揮部的背后。由無人機測距校準后的射擊諸元,業已分配到了各個炮群。
那么,決定華夏大地沉浮的最終一役,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