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寒霜烽火(五)-《北朝漢月》
周惠提出的條件不算苛刻,只是讓上谷寇氏協(xié)助州中安置陽翟郡的流民。這個條件同樣有三項收益,一是減輕陽城郡的負擔,方便夏侯敬優(yōu)先安排眾府戶的親屬及家族;二是向上谷寇氏的控制區(qū)域內摻沙子,打破他們對汝南、順陽兩郡土地的壟斷;第三是留下一個導火索,為之后打壓甚至消滅寇氏留下引子。
而且,關于這個條件,周惠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本將查看州中戶籍,發(fā)現汝南、順陽兩郡戶口極少,大有開發(fā)的余地。恰好在相鄰的司州陽翟郡中,有許多流民無田無房,生計堪憂,本將擔任陽城太守時,曾努力安置過,現在雖然移鎮(zhèn)廣州,卻也不能棄之不顧。因此,本將決定引陽翟流民入這兩郡墾荒,以收人地兩宜之效……兩位既然能夠為豫州流民著想,想必能體會到本將的這片苦心,所以希望兩位能夠說服家族,協(xié)助本將安置流民。”
“這……”寇士素遲疑了。他是寇家小輩中的重要人物,自然知道郡中的戶口為何不多。至于讓出部分田地安置流民,那更是想都別想,因為流民安置后都是要納入戶籍的,寇家根本落不了什么好,豈不是瘦了自個、肥了州中?
寇遵樂卻毫不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我上谷寇氏為州中大族,自然要襄此善舉。”
“若能如此,則陽翟流民幸甚!”周惠微微一笑,令驛丞將二人送出驛館。
出得驛館大門,寇士素不解的詢問寇遵樂:“伯父,您為何要答應刺史的要求呢?咱們協(xié)助州中安置流民,郡中就得讓出不少田地來。這些田地,即便暫時荒著,但遲早都是咱們上谷寇氏的啊!”
“我何嘗不知此節(jié)?可刺史既然有這個心思,又特意出巡咱們兩郡,豈能不吐出一點?”寇遵樂嘆息了一聲,“與其讓州中獨力安置。還不如參與其中,至少有上下其手的機會,隱下一兩百戶應該沒什么問題。”
“還是伯父想得通透!”寇士素一臉敬服。
他卻不知道,這種想法正好落入了周惠的圈套之中。周惠在拜托他們的時候,就料到他們慣于自私自利。免不了做些小動作。從而主動向他送上把柄。
當然,這是之后要考慮的事。至于現在,周惠雖然沒空收拾他們,卻也有了意外的收獲。不僅有望穩(wěn)定豫州人心。也暫時給陽翟郡流民安排了出路,這出路雖然比不上陽城郡,州中和寇家也不可能給流民太多的支持,但總歸是一條出路對吧?而少了豫州和陽翟郡方面的流民負擔,陽城郡只需安置眾府戶的親屬及家族。以家中現有的財力和夏侯敬、周忠等人的能力,周惠覺得應該是能夠做到的。
如此一來,他面前只剩下了一件要務:出兵豫州,直面昔日的府主陳慶之!
……,……
陳慶之剛剛打了一場勝戰(zhàn)。他在潁州刺史婁起來援時,假意向南撤回梁朝境內,引誘守軍出城追擊。婁起立功心切,仗著手下騎兵比南軍精銳,懸瓠以南又是一馬平川。道路凍得堅硬無比,于是貿然追了過去,準備將南軍消滅在汝水、淮水之間。結果才追到溱水附近,就被陳慶之打了個埋伏,狼狽的逃回懸瓠城。
挾著戰(zhàn)勝之威。陳慶之引軍向北,繼續(xù)圍困懸瓠。而這一次,再沒人敢輕易出城應戰(zhàn),攻守雙方暫時僵持了下來。
他們都在等。等待鄭先護和爾朱仲遠的交戰(zhàn)結局。
懸瓠城方面,自然是希望刺史鄭先護能夠繼續(xù)擋住爾朱仲遠的三徐軍隊。那么隨著天氣繼續(xù)轉冷,城外的南軍遲早都會退兵;更理想的情況,則是爾朱仲遠轉攻司州楊昱,刺史便能騰出手來回援,將南軍消滅于城下。
陳慶之卻是希望爾朱仲遠擊破鄭先護,擾亂整個豫州的人心。若能如此,他便可乘機招撫州內蠻族,為梁朝拓地開疆,甚至連懸瓠城也將不攻而落。
懷著各自的小算盤,兩方都保持著克制,這一僵持就是三四天。陳慶之依然十分淡定,但是麾下的有些軍將卻坐不住了,其中就包括前軍軍副周文育。
周文育閱歷尚淺,如今乃是首次深入敵境。他在興奮之余,心中也頗感擔憂,畢竟他們才三千多人,兵力似乎太少了點,不適合長期在敵方境內的堅城之下逗留。要知道,魏朝的軍事實力極強,去年圍攻北中城那會,可是聚集了五六十萬大軍的!而一旦他們反應過來,己方這三千多人如何能夠應付?
他把這個擔憂告訴主將,主將陳慶之卻呵呵大笑:“魏朝有五六十萬大軍不假,甚至連百萬兵力也能拿得出來,可那是在政令統(tǒng)一、上下同心的情況下。如今魏朝內訌,帝黨和爾朱余黨爭鋒相對,處處都是戰(zhàn)端和烽煙。在這種情況下,各州不僅無法整合,而且被內耗牽制住大量的兵力,同時還必須防備州中生亂,哪還有什么余力應付外來的進攻?”
陳慶之麾下的倉曹參軍,擔憂的卻是另外的問題:“如將軍所言,咱們固然是不怕敵軍。但咱們州中本就貧瘠,這樣虛耗糧草,終究不太妥當啊。”
“這倒不可不慮。”陳慶之皺起了眉頭。
南朝軍制,士卒有世兵、募兵和征兵這三種。其中世兵是魏晉兵制的殘余,地位和待遇都非常低下,戰(zhàn)力也極其不堪,自晉亡以來已經日趨沒落;征兵乃是強征從軍的編戶,一般是在大規(guī)模作戰(zhàn)時,按照三五發(fā)丁的方式征發(fā),軍紀和戰(zhàn)力都沒有保證;至于常備精銳兵力,基本上都是以募兵為主。無論是淝水之戰(zhàn)時的北府兵,陳慶之縱橫淮北的白袍軍,還是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賴以起家的軍隊,都是這種由朝廷或將領招募的公私募兵。
募兵的戰(zhàn)斗力不俗,相應的待遇也好,出戰(zhàn)時的花費更比平時要多。所以,陳慶之不能長久的曝師于外,還必須留出足夠的錢糧,以維持手中作為中軍主力的千余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