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衛王這么說后,張密仔細思索了起來,然后對衛王言道: “殿下這樣想倒也可以,畢竟無論如何,只要朝廷強盛,我們這些藩國就不必擔心弱民會導致國弱進而被滅的問題。” 說著,張密就笑道:“倒是臣糊涂了,習慣性用在執政學堂學習到的治政思想來規勸殿下如何治理藩國,現在看來,這也是不合實際的。” “無妨!” “長史只要認可孤現在的想法就行。” “孤現在是不求本藩能夠強盛的,只求能護住我衛藩在這里的宗廟基業,可以傳于萬世,只要能傳于萬世,沒有強大的兵備也無妨,甚至把防范外敵的事交給朝廷的王師也行,本藩都可以為之出軍費。” 衛王這時笑著說了起來。 而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只想讓自己王府壟斷整個衛國的農業和商業、工業利益,反而不怎么想擁有這里的兵權。 張密點了點頭:“殿下用心深遠,臣不及也!” 接著,張密就又道:“既如此,以愚臣之見,不如恢復在本藩恢復徭役,這樣盡可能地減少藩國的財帑支出。” “另外,也明確告知本地人,之所以用舊制,皆是因為教化區和國內不一樣,需要先經歷一段舊禮的治理,還不能一下子就同中土一樣。” “甚好!” 衛王點了點頭,對張密的提議很是贊同,且道:“但是,漢人和本藩士紳的徭役當免,畢竟貴賤有別,何況,要是把漢人和本藩士紳都得罪了,就沒人來替孤牧民了。” 張密拱手稱是。 于是,衛國接下來幾乎就完全恢復了大明國初的制度,設立路引,編造各類戶籍,百姓不得隨意離開自己所居地,讀書只能讀四書五經,科舉也只考四書五經和程朱之學,所有普通倭人還要服徭役,另外就是設立海禁,不準私人船只出海。 只是與大明國初不一樣的是,衛國沒有商籍,因為衛王府要壟斷衛國的所有商利。 畢竟衛國不大,所以衛王是能壟斷衛國商利的,何況,他作為大明皇族子弟,又天然壟斷了來自大明中央帝國的商貨。 而倭人平民們現在只求有一個太平世界,不像以前一樣,幾乎天天都在遭受戰亂的折磨,也就都愿意被衛王這樣統治。 誰讓現在的衛國田多人少呢? 所以,他們這些倭人都會被分得田地,只要勤勤懇懇,交了稅服了役,保證不餓死是沒問題的,即便遇到荒年和災年,他們也可以通過去當礦工勉強度日,或者投奔到漢人和或者漢化倭人士紳家里為奴,或者投奔到王府為官奴,而被王府賣到中土。 不過,只有最好看或者身體最好的年輕倭人才會被王府買走進而出售到中土,因為去中土當奴可比在教化區當奴婢都要好過的多。 總之,在衛國的倭人無論是活得下去的,還是活不下去的,大部分都在為衛王府創造財富。 衛王府因此非常富足,每年都有大量糧食和商利獲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