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頭疼的問題-《逆境追夢人》
第(2/3)頁
然后,再考慮擴大生產的問題。
可是,這條生產線購買過來后,了解了天虹公司的現狀,陸歡就有些后悔了。
她后悔的是沒有果斷地決策,以購買生產線和專利,或合作為目標,兼并天虹公司。
“先抓緊投產,下一步再研究。”陸歡決定。
....
凌南辦公室,接到了關亮的一個好消息。
他拿到香港的幾件“無價值”的老物件,其中一對兒翡翠貔貅,被一港商相中。
對方要以一輛內地牌照的“勞斯萊斯”只跑了七十公里的九成新車交換。
并說,這臺車是廠家為適應中國市場而設計的第一款車型。
關亮說此車目前國內僅有一臺,新車的價值是126萬元,還有收藏價值,值得一換。
凌南一聽,一對兒老物件,還是“無價值”的?
那兩個品鑒的專家當初是什么眼神啊?嘛的這么大的漏讓別人給撿去了?
看來,那些所謂無價值的老物件,如當初他念頭一閃的想法,并不是什么無價值,可能有很多,讓那幾個專家給看走眼了。
國內的一些專家可真是“專家”呀,真是太坑人了!
自己請人來鑒定,錢沒少花,卻是這個結果,有點兒糟心!
唉!這回凌南有了主意,讓關亮在香港找人再把那些“無價值”的老物件再品鑒一遍。
隨后,他同意了交換,并讓關亮幫他把手續辦好了。
和關亮交代完,凌南想了想那對兒不值錢的老物件。
他記得當時專家在鑒定的時候,好像也沒有仔細看,隨時擺弄了一下就放在了一邊,和那些無價值的老物件放到了一起。
他也曾拿起來看過,好像那對兒貔貅腹部還刻有文字。
“對了,那文字一定是哪個朝代皇帝皇后或太子王公的名號,否則不會那么有價值。”
凌南拍著腦袋,責怪著自己的疏忽大意。
那幾年人們對玉還沒有這么瘋狂的認識和推崇,對玉了解的人還不多,市場沒有形成追玉的氛圍,所以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玉的價值的原因。
但是在香港則不同,古玩這行識貨或利用其炒作的大有人在。
識玉重玉能前瞻性看到玉的價值的也大有人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