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解決心腹之患(第二更)-《寒門宰相》


    第(3/3)頁

    “朝廷頒布明確詔令,言明只追究蠱惑人心教首。”

    “再接觸明教中聲望卓著又非死硬之徒的船幫首領。許之以官身虛銜,納入發運司管理,令其約束部眾,保障漕運通暢,并舉報不軌。彼等能統合船工之力,朝廷正可借此力量管理漕運秩序,效力遠勝官府派員。正所謂化敵為我用。”

    “再設漕工司理處,朝廷派員坐鎮,允許船夫陳情申訴,解決糾紛。此策旨在安撫、分化、利用。絕非姑息養奸。”

    殿內寂靜無聲。

    天子聽罷章越的陳詞,目光在武英殿上那張巨大的熙河開邊圖與章越身上來回掃視。

    眾宰臣們紛紛道:“司空所言極是,朝廷哪養得起十萬舟夫。”

    “但一旦棄之不管,則是十萬流寇。”

    “漕政之事還是要民間來辦。”

    “章卿所言……慮及深遠。”天子緩緩開口,“漕運干系國本,船夫十萬,確實不可輕動。”

    “朕稟明皇太后之后,再作論處。”

    章越點點頭,知道天子已是同意了自己主張,向太后如今已讓大多事都讓天子與宰相們商量定奪。

    眾宰執紛紛告退。

    少年天子目送著章越,呂公著等宰相紛紛告退離去。

    李憲看著天子面容問道:“陛下有心事。”

    天子道:“朕雖年紀小,但也是看得明白,朝中大臣皆已滿足于眼下宋遼夏三國之太平,期于茍安一時。”

    “即便章卿雖對先帝遺命念茲在茲,奮不顧身,奈何也難以拗過眾意。”

    李憲道:“凡事必有興作之時,陛下且靜待司空安排。”

    天子點點頭道:“朕信得過司空。”

    ……

    之后章越讓黃裳為江淮轉運使出面處置并招攬……明教。

    黃裳作了兩手準備,一是逮捕了數名魁首。

    另一面則招攬幾十名明教中層,并許以虛銜官職,全部安排入漕工司理處辦事。

    這時明教滲透漕運還不深,黃裳事又辦得突然,所以一舉成功,替章越解決了一個心腹之患。

    而漕工司理處日后也是大宋漕幫的原型。

    其實這些對章越而言不要緊,最要緊是徹底甩掉了財政包袱。

    十萬舟夫不結成幫會就對抗不了沿途的貪官污吏們,但不處于朝廷控制下又擔心他們作亂,所以做出一個折衷的選擇。

    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而黃裳又漂亮地處置了此事,得到了天子的賞識,日后成了大宋政壇上的一顆新星。

    同時在青州。

    宋朝也在打造水師準備大舉從海上渡海,名義上是與高麗商貿聯通,同時為了日后北伐,收復幽燕作準備。

    同時與倭國的海上也有往來。

    這時候的倭國正處于平安時代后期,其年號是寬治,取自‘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眼下正是寬治二年。

    在位的是堀河天皇。

    九州由太宰府主持,在經歷刀伊(女真)入寇后,當地民風趨于排外。

    不過這些年宋朝商船抵達博多后,與當地取得聯系,并與宋海上貿易也逐步頻繁起來。

    在章越的指示下,宋朝的海商愿意主動將吹灰法提供給九州當地,讓他們日后將白銀輸入中國。

    倭國已是答允。

    這都是真金白銀,盡管只是初步與倭國達成了協議,白銀連個毛都沒看到,但現在汴京交易所里【大宋集運】的股票一漲再漲。

    交引所,蘇杭織造所;皇家錢行,皇宋海運,西北郵政,秦州棉紡,京東路鐵業(軍器監下屬),建州茶局乃眼下乃大宋的八大‘國企’,預計在元祐四年分紅將超過一千五百萬貫,朝廷的股權財政收入將接近七百萬貫,現在已逐步成為大宋財政的重要財政。

    此外還有汴京煤業、界身證券以及民企東南鹽行,樊樓酒業也正在籌謀之中。

    到了元祐二年時,國家財政在大舉用兵的情況下,已是大為好轉,并再度轉向盈余。

    若元祐三年沒有大舉用兵,戶部預計財政可盈余三百萬貫,歲入過九千萬貫。

    當初為了朝廷財政的盈余所設的國企,章越的初衷是以錢行代替朝廷經營變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用京東路鐵業,東南鹽行,建州茶局,代替朝廷原先的鹽鐵茶等專營。

    用市場化的方式,代替變法的行政手段。

    而現在國企又成了讀書人所向往的地方。當初因科舉落榜的讀書人,不得不屈身入國企為吏,哪知這些國企反倒成為了香饃饃。

    正所謂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利耕。

    科舉不第,屈身為吏,最后這些人反成了弄潮兒,不僅年俸所得超過一般的官員,甚至可以以吏員之身轉至官員,似蔡京那般從交引所而躋身開封府知府,貴為四入頭之一,日后甚至還能出任宰相。

    當然不是說商業繁榮,其他便不用了。

    農業稅這是這個時代的根本。

    從江淮而起方田均稅法從元豐在官僚地主階層的激烈發對而中斷后,又在元祐三年得以重新推行。

    這一次章越下了決心,以考成法為監督,讓官員們先從江淮而起全面清查隱匿田畝。

    一時之間千頭萬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