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比如百姓有了權力和自由,就意味著貴族的百姓的控制權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軍功制的晉升和賞賜,就意味著百姓可能以軍功達到與貴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賞賜得到的土地也是來自貴族的封地。 但樓蘭貴族包括樓蘭王在內都無可奈何,因為若是不答應的話,只怕當場就要被軍民全盤推翻。 其中樓蘭王的利益可以說損失最少……這是他聽從贏丹建議先一步爭得百姓支持的結果,于是封地只象征性的讓出一小部份,而貴族卻是大出血。 不過樓蘭王不知道的是,獲利最多的其實是贏丹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贏丹來主持大局后才能達成和解。 于是大秦軍民就明白了若樓蘭王都要看贏丹的臉色,那他們還能不聽贏丹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軍功爵位制的刺激下,樓蘭騎兵的戰斗力很快就會成級數的上升,這對秦軍顯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貴族的利益同時又造成其內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樓蘭王與貴族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樓蘭王是貴族的一員,也可以說是最大的貴族。 這種利益關系很穩固輕易無法打破。 但是,在贏丹以樓蘭王為頭主動提出改革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這會形成一種搶先優勢的現像: 在貴族這個利益集團里,誰最先站出來支持百姓推動改革誰受的損失就最小獲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只樓蘭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國都適用于是各國貴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擔心有什么人搶先站出來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動但又患得患失。 其結果是什么就不用說了,這會激化貴族內部的矛盾使它們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國主動實施改革實行秦軍的二十軍功爵位制。 因為各國的貴族都不是傻瓜,他們都知道秦軍這二十軍功爵位制是大勢所趨……有了樓蘭一個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國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后自然不再愿意一生為奴為仆,很快便會紛紛效仿。 到時貴族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武力鎮壓要么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 武力鎮壓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不只關系到基層百姓更關系到基層軍隊的利益……軍隊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貴族一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