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皇朝更迭-《時空打撈之夏朝》
第(3/3)頁
接著,桓帝采取了更大的舉動,發動“黨錮”事件,鎮壓打擊宦官的直臣。當時,襄城人李膺是反對宦官集團斗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張讓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后,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兇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于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斗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給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桓帝大怒,于是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里,但規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桓帝生活相當腐朽,后宮宮女多達萬人,盡管他曾接受光祿勛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余人,但這仍遠遠低于所留宮女的數量。他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后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梁皇后、一個是鄧皇后,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梁皇后名瑩,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為蠡吾侯,太后征桓帝到洛陽,準備把她嫁給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為帝。于是按惠帝時娶張皇后規格,聘黃金兩萬斤,其他彩禮仍舊。這樣,梁瑩入宮,即立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后,由于其姐姐臨朝聽制和哥哥專權,桓帝對她極盡寵愛。梁太后病逝,桓帝對她的態度就開始轉變。梁皇后雖得到桓帝數年寵幸,卻一直無子,桓帝對她慢慢疏遠。這使她對桓帝嬪妃暗懷怨忌,凡妊娠者,無不設法使她們墮胎。桓帝由于畏懼梁冀,對梁皇后暫時還不敢譴責,但對她更加疏遠,很少再與她恩愛。梁皇后終于因憂憤而病死。
鄧皇后名猛女,是和熹皇后鄧綏從侄鄧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給郎中鄧香,生鄧皇后,后因丈夫早死且鄧氏遭難,改嫁梁冀的妻子孫壽之舅梁紀。鄧皇后因幼年隨母親生活,即改姓梁氏。長大后,孫壽看她容貌姣美,把她送入宮中。當時為采女,為桓帝所“絕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鄧演為南頓侯。鄧演死后,其子鄧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后,桓帝誅滅梁冀,即立為皇后。當時桓帝由于厭惡梁氏,便把她改姓為薄,并封她母親宣為長安君。后來有人指出鄧皇后本是鄧香女兒,不應該改易他姓,桓帝又讓她重新改姓鄧氏,并且追封鄧香車騎將軍、安陽侯,更封宣、康大縣,賞賜以巨萬計。不久,其母宣去世,桓帝又特加優待,葬禮均照皇后之母的規格舉行,并以鄧康弟鄧統封昆陽侯、鄧統從兄鄧會襲封宗陽侯、鄧統弟鄧秉為清陽侯,其他鄧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將等。
由于鄧皇后無子,桓帝對她的寵愛也沒有持續多久。后來桓帝對郭貴人寵幸,鄧皇后自恃位尊,驕橫忌妒,與郭貴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譖告。這使桓帝對鄧皇后非常不滿,下詔廢黜,送暴室管制。鄧皇后憂憤而死,為皇后7年,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竇皇后名妙,是章德皇后從祖的孫女,父親郎中竇武。延熹八年,桓帝廢鄧皇后,竇皇后被選入宮中,立為貴人。當時,桓帝對采女田圣特別寵愛,想立田圣為皇后,但朝臣以田圣出身微賤而強烈反對。桓帝無奈,只好策立竇妙為皇后,封竇武為槐里侯、特進,拜城門校尉。但盡管如此,桓帝對竇皇后仍不甚寵幸,所愛還是田圣等女。桓帝病重,就封田圣等九女皆為貴人。
由于桓帝的薄情,竇皇后對田圣等人一直有氣。桓帝去世,竇皇后稱皇太后,即與父親竇武臨朝定策,迎立解犢亭侯劉宏,是為靈帝。臨朝聽制后,竇太后立即發難,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殺了田圣,并且還想把其他桓帝的貴人全都殺掉。在中常侍管霸、蘇康的苦諫下,方才作罷。不久,竇武和陳蕃等人謀誅宦官事露,中常侍曹節等矯詔殺死竇武,即把太后遷于南宮云臺,其家屬遷于比景。靈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對竇太后比較照顧。曾率領群臣朝見太后,并親自為她祝酒。以后又聽從黃門令董萌的勸告,增加太后的供養。但太后心中悲憤,終因母親死在比景,感傷而死。
桓帝沒有兒子,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延熹七年封為潁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