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清軍先鋒噶喇昂邦擔心永歷帝得知實情后可能自尋短見,事先安排了不久前剛剛降清,還未來得及剃發(fā)的原明鐵騎前營武功伯王會到江邊等候。 等到渡船抵近岸邊,王會立即帶著兩名親信部下涉水來到船邊。 永歷帝見對方三人身穿明軍甲胄,戒備之心不由大減,當即來到船頭詢問道:“來者何人?” 王會連忙抱拳答話道:“臣乃武功伯王會,奉晉王軍令,率本營兵馬前來阿瓦接駕,請?zhí)熳游痼@,速與臣前往晉王大營!” 聽王會這么一說,永歷帝雙眉一緊,覺得王會之言與剛剛緬甸官員的說法大不相同,心中再度疑竇重生,扭頭問向旁邊的鄧凱:“鄧愛卿,剛才緬人不是說清軍來攻,給朕換一個安全的地方嗎?怎么突然變成晉王迎朕回國了?莫非其中有詐?” 鄧凱也是疑惑不已,憂慮地提醒道:“皇上,臣也覺得此事不太對勁,若是晉王迎駕,緬方應該熱烈歡送才是,為何卻是神秘兮兮,鬼鬼祟祟,其中緣由,臣雖然琢磨不透,但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應當謹慎行事。” 王會見永歷帝在船上與鄧凱交頭接耳,似有懷疑,連忙編謊道:“臣是擔心皇上安居緬甸,不愿回國,方才出此下策,請緬方幫忙,派兵送行。請皇上念在眾將士忠心扈駕的份上,寬恕臣等欺君之罪!” 聽王會這么一說,永歷帝終于放下心來,入緬這些年,他經(jīng)歷了許多屈辱之事,如今總算苦盡甘來。念及至此,永歷帝不禁笑逐顏開道:“王愛卿勞苦功高,忠心護國,朕又豈能怪罪于你?待回國之后,所有扈駕有功之人,朕必將大加賞賜!” 隨行人員聽罷也都愁云盡散,都道晉王真乃國之棟梁,雖周公、伊尹不可及也。 王會于是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背起永歷帝,一步一挪著向岸上走去,另兩名部下也分別背上太后和皇后,其他人員則自行涉水登岸。 永歷帝趴在王會背上,忽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隨口問了一句:“王愛卿,若是朕沒有記錯,你當年不是跟隨蜀王舊部北上巴蜀嗎?今日為何到此?” 永歷帝的問話讓王會心中一驚,他做賊心虛,慌忙扯開話題,顧左右而言他道:“不久前晉王聽說吳三桂率軍集結與滇緬邊境,欲對皇上不利,于是主動出擊,利用伏擊將其主力一舉殲滅,目前清軍已全線潰敗,退出云南,故晉王特令微臣入緬,迎皇上返回滇都!” 永歷帝聽到這個消息心里雖然高興,但對王會答非所問,還是有些不太踏實,又重復追問了一句:“蜀王舊部北上入川,為何愛卿卻脫離隊伍,來到緬甸?” 王會不知應當如何回答,只得一言不發(fā)地埋頭背著永歷帝繼續(xù)一步步向岸邊走去。見王會沒有答話,永歷帝也不好再多問什么,于是安靜地趴在他的背上,閉目養(yǎng)起神來。在這片濃黑如墨的夜里,兩人都清晰地聽到了彼此的心跳聲。 直到王會登岸將永歷帝放下,永歷帝睜眼一看,這才發(fā)現(xiàn)四周圍的甲士竟全都梳著金錢鼠尾辮飾之人,分明就是清軍無疑。永歷帝大呼上當,幾近崩潰地大聲斥責王會道:“王會,你這個無恥小人!汝為榮華富貴投敵,尚情有可原,然今日汝卻欺君罔上,將朕誆騙至此,汝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有何面目面對列祖列宗?有何面目面對我大明歷代天子?” 王會心中有愧,不敢正視永歷帝,低聲言道:“微臣也是身不由己,皇上認命吧。” 很快永歷帝及其宮眷便押入了清軍大營。當夜,永歷帝面南而坐,通宵沒有合眼,胡思亂想了整整一夜,直至黎明時分,他念及必死無疑,心中反倒釋然了許多,更是暗自下定視死如歸的決心,絕不給歷代先帝蒙羞。 待至天亮,吳三桂麾下原明舊官逐一入帳叩見,跪拜如禮。等到諸官禮畢,吳三桂方才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了永歷帝面前,他并未跪拜,只是向著永歷帝長長一揖,心不在焉地隨口問了一句:“桂王安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