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北巡,遇薛延陀犯邊,身先士卒,大破敵軍?!? “宜昭示萬方,告誡四夷,大唐之威不可辱!” 從帝座上起身,李世民俯瞰下首,沉聲道。 “臣遵旨!” 鴻臚寺卿恭敬出身,應了下來。 “眾臣所請,即民心所向?!? “太子及所屬官員、將領,不可不賞?!? “擬詔,太子嫡子李厥,聰明伶俐,孝悌有加,封長安郡王,三千戶,賜錢二十萬貫、綾羅綢緞各萬匹,宗正寺錄入名籍?!? “是?!? 宗正卿李道宗欣然應聲。 在場朝臣皆臉色各異,魏徵、高士廉、岑文本等太子黨羽面帶喜色,長安郡王,這無疑昭示著李厥的名分,帝都長安為封號,天下人定然對太子承襲皇位的印象更深一籌。 眼下,皇室第四代之中,只有三個郡王,分別是長安郡王李厥、河西郡王李象、河東郡王李欣,太子兩個兒子都已經封郡王,天下人該如何想? 除了長孫無忌、房玄齡面不改色心不跳,魏王黨羽卻是一片陰沉如水,吳王黨羽多少也有些眼神昏暗。 “青雀?!? “別忘了,你是大唐的親王。” 吳王李恪眼角余光看見李泰臉上的頹唐之色,輕聲提醒了句。 “四兄?!? 晉王李治同樣忍不住喚了聲。 這里是朝會,他們是大唐的親王,理當為大唐獲得的勝利而高興。 “嗯?!? 魏王李泰那張大餅臉這才勉強擠出了笑容。 “東宮左衛率薛仁貴斬將奪旗,宜為首功,授輕車都尉,賜爵開國縣公,封號:龍門。” “太子賓客秦懷玉、趙節、東宮錄事參軍裴行儉出自勛貴、宗親,門風甚篤,驍勇善戰,忠心不二,為次功,宜承繼門楣,秦懷玉為濟南郡公,趙節為開化郡公,裴行儉為蒲坂縣侯。” “東宮屬官皆由兵部核對功勛,依次封賞。” 沒有理會李恪三人的小動作,李世民接連下了數道詔令。 “陛下英明?!? 一眾朝臣紛紛贊同道。 薛仁貴從一介草民躍居為開國縣公,盡管不是世襲罔替,卻也是降等襲爵,足可配的上此戰首功。 至于秦懷玉、趙節,一個是秦瓊之子,按道理,胡國公爵位降一級,那也是郡公,一個是皇親國戚,本就有縣公爵位,升一級,繼承其父駙馬都尉趙慈景的開化郡公爵位,并無不妥。 裴行儉雖是裴仁基之子、裴行儼之弟,裴家父子并非大唐臣子,一直到死都在為大隋盡忠職守,一個從三品的開國縣侯已經算得上優厚了。 “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方才上奏,請求內附大唐,東突厥部眾由大唐接管?!? “眾卿以為如何?” 就在這時,李世民拋出了一個問題,引起了朝臣們的注意。 “陛下?!? “臣以為定襄本就是我大唐領土?!? “薛延陀喪失了二十萬大軍,至少十年無力再犯?!? “既如此,東突厥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不若允準懷化郡王所請,東突厥部眾內附?!? 中書令房玄齡率先出言。 “臣附議!” 長孫無忌、高士廉、魏徵等朝廷重臣開口道。 早在貞觀四年,頡利可汗被擒,東突厥就已經名存實亡,要不是為了遏制薛延陀,又怎會再立東突厥汗庭。 如今,薛延陀損兵折將,能否繼續坐穩草原霸主的位置都是一個未知數,哪里還有空威脅大唐,在這個時候,東突厥就成為了雞肋一般的存在。 倒不如收東突厥,重新遷移百姓前往開墾土地,筑城而守。 “陛下,臣有奏!” 太子詹事岑文本站了出來,手中捧著一份奏章。 ‘???’ 頓時,在場的親王、朝臣全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念!” 揮了揮手,李世民示意道。 “是?!? 御前內侍上前接過奏章,打開一看,高聲道:“貞觀十五年,八月下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