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遼國要不行了! 自此士林清議,民間熱議,不少之前搖擺的都站出來,甚至部分主和的都改變了態度,言可一戰。 國中兵精糧足,滅西夏,收河西,早非舊日可比,不趁遼國內亂,自顧不暇時,北伐進攻,更待何時? 趙稹更是清楚,近來兵械糧秣的轉運,源源不斷地送往大名府,河北動刀兵,漕司體現得最為明顯,這一戰已經是箭到弦上了。 “此次我大宋必勝,老夫竟錯過了這等青史留名的功績,可惜啊!可恨吶!” …… “恐怕要遭!” 與此同時,狄進看著機宜司匯總來的最新情報,沉聲道:“大延琳到底是怎么勝蕭孝穆軍的?” 由于關系到遼國戰事,大榮復親自稟告,聞言有些詫異,他還是很激動的:“稟相公,機宜司目前探得的戰報,都是由遼東那邊的諜探匯總而來的,能打探出來的細節,都在上面,勝是絕對勝了,據說遼軍連爐灶都未來得及收拾,就匆匆撤兵……” “我是問具體怎么贏的!” 狄進拿起薄薄的戰報:“短短兩頁紙,有用的只一句高麗軍助陣,就能概括蕭孝穆敗陣的理由?敗陣傳得沸沸揚揚,卻連戰場上的準確情報都搜集不到……你覺得正常?” 大榮復怔住。 狄進知道這位受個人立場影響,太希望渤海遺民勝了,緩緩地道:“于我而言,也期待大延琳可以擊敗蕭孝穆,給予剝削各族的契丹權貴一個重創,甚至直接影響契丹人對遼國的統治,但我出使遼國時,對于蕭孝穆這位國寶臣也是有些了解的,兩人絕非一個層次的對手啊!” 大榮復還想分辨一二:“可下官也聽說,蕭孝穆不得元妃所喜,還被貶去西京,如今臨危授命,或受遼庭催逼,急于求成,最終被大延琳所敗,也猶未可知啊!” 狄進點了點頭,倒也沒有一味否認:“這確實不無可能……” 歷史上的大延琳被蕭孝穆輕而易舉地擊敗,但也不能由此認定,兩者的結局就一定如此。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人也會一葉障目,犯極為愚蠢的錯誤,不能按照史書里的經歷簡單地考量勝敗,狄進都是根據自己的親身接觸,再結合歷史上的人物性情,進行綜合的判斷。 所以他要的是證據:“正因為這樣,我才問你具體是怎么敗的……大延琳復國了么?” “復國了!” 大榮復語氣里透出濃濃的羨慕:“就在元月,大延琳于遼陽府正式登基為帝,復國渤海,開朝建制,當時觀禮的就有高麗將領!” “還是復國了……” 狄進暗暗搖頭,再度問道:“那復國渤海之后,大延琳的朝堂重臣中,是否只用了渤海人?” 大榮復有些尷尬:“這……自是不會!遼東各族混雜,依附大延琳起義的就有漢人、阻卜、女真、遼東高麗人,甚至還有黨項人,官員里當然是各族皆有!” 狄進道:“那如今渤海國的禮制和律法,是依照渤海國原有的傳統而定么?” 大榮復滯了滯:“似乎并沒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