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時代開啟之后,郭鵬借鑒并且改進的西漢式樣的兵役制度全面開啟。 帝國開始面向全國所有家庭單位進行募兵,要求他們服兵役,以十萬為單位的新兵們紛紛進入各地的練兵大營,進行比民兵訓練更加專業的正規軍訓練。 而漠州和平州往往也會因為特殊的情況而成為帝國新兵的練兵場。 新兵們往往會被大批量派往漠州和平州,執行犁庭掃穴政策,滿世界尋找當地部族,見到就殺,見血,沒有廢話。 過去是漠州和平州,現在交州眼看這就要被納入中央管制之中,交州之地也有大量當地土著蠻人,在開發交州的過程中不見血是不可能的。 所以帝國新兵們又會有一個全新的練兵場。 把練兵和小冰河時代的國防需求聯合在一起,執行犁庭掃穴政策,間接為未來北方的邊防減輕負擔,這也是郭某人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的為數不多的事情之一。 北方的犁庭掃穴和江南江北地區的大運河建設互為表里,誰也離不開誰。 做出了如此這般諸多安排之后, 恐怖的小冰河啊。 郭鵬狠抓大運河工程,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了大運河工程。 而另一邊,駐守青州的太史慈得到了皇帝的出兵命令之后,立刻與現任青州刺史辛評進行了協調。 后勤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完,然后青州海軍一萬人和海船三百只南下。 海軍的目標是抵達揚州的建安郡的東冶縣出海口附近,將張遼麾下的熟悉江南暖濕氣候的一萬精兵帶上,然后繼續向南行駛,前往交州海岸線實施登陸。 郭鵬立國數年來,青州海軍的建設一直都沒有拉下過。 從建國初期消滅江東政權的戰斗之中海軍初露鋒芒,再到剿滅遼東政權時海軍橫渡渤海,直抵朝鮮半島的戰斗,再到數年前海軍度過海峽抵達臺灣島設立統治,那都算是海軍的大功勞。 太史慈憑借多次戰斗的功勞,成功提升軍銜到衛將軍級別,帶領在整個魏軍序列里算是弱勢的海軍揚眉吐氣。 魏軍里步軍和馬軍是旗鼓相當的,海軍人數只有三萬人,是人數最少的。 而且在沒有戰斗時的任務主要就是捕魚和南北轉運糧食物資等等,被步軍和馬軍戲稱為海上民夫。 太史慈當然很不爽,他一個常設定海將軍,職權比很多步軍馬軍的將軍都要大,居然被這樣瞧不起,著實難受。 不過這年頭能讓海軍發揮的場合的確不是很多。 也沒有什么有威脅的海上對手,想要有威脅的海上對手,那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郭某人的這支海軍只能成為別人的威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