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收服羌人部落的準備-《三興季漢》
第(3/3)頁
這個時候的法正,就開始驕傲自大起來了。
“正既臨郡,睚眥之怨,一餐之惠,無不報復。”
“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對于曾經那些有恩怨的人,法正大權在握后,直接就開始進行打壓,甚至很是囂張跋扈,也不怎么把百姓看在眼里,導致民怨升騰。
這顯然是不符合諸葛亮的依法治國之策。
先前論事時,法正就對諸葛亮的蜀科律法提出質疑。
其實早就有官員跟諸葛亮匯報了關于法正的事情,但諸葛亮并沒有選擇上報給劉備。
不過劉備是知曉這些的。
“孝直之才能,于大王有定鼎江山之用,雖說是有些瑕疵,然瑕不遮瑜,這些亮心中知曉,談不得委屈。”
“亦如子初,只此一策,便解我蜀中財政之危難,更為往后十年乃至十數年之錢財無憂矣。”
“便是除開孝直子初,亦是還有更多能人,輔佐大王建立基業,當不可或缺。”
諸葛亮點出東洲派的作用,這其中的意思也很明朗,法正劉巴,包括其他東洲派的這些人,雖然在品德上很是欠缺,但他們對于蜀漢江山很是重要。
所以有些小問題,就權是當做沒看見吧。
劉備仁德,諸葛亮公正,但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正仁德,哪怕不是蜀科律法,在漢朝律法上,東洲派系這些人,也是屬于犯罪。
但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劉備跟諸葛亮,也只能是顧全大局。
劉備找諸葛亮聊起這個事情,也是擔心諸葛亮心中不爽,特意過來安撫,聽到諸葛亮這般說,也就放下心來。
-----
次日,天光微亮,大軍便開始行動起來。
這邊劉禪跟馬超,也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馬超不會跟隨前往成都,而是附近的汶山郡。
劉禪這個時候并不適合跟著一起去,要去也是往后的事。
“左將軍,此間一別,再見怕是要不少時日,我如今年幼,無法隨左將軍前往汶山郡共謀大事,也只能是辛苦左將軍一些了。”
“還請左將軍按照先前咱們商量的計劃行事,對于羌胡部族,切莫以殺戮為先,當以招撫為主。”
“待左將軍第一個衛所建立之際,我必是親自前往看望。”
“想來正旦之前,我就能在成都聽到左將軍的好消息了。”
這些日子,劉禪已經把衛所制度的詳細流程,完整的告訴了馬超。
馬超對于羌人的情況比較清楚,知道在汶山郡不遠,就有一支羌人部落。
他們的人數不怎么多,加上老幼,也不過兩千人的規模。
兩人已經商量好,先把這只部落給吃下,用作于衛所制的第一批軍民。
在時間上還是有些緊迫的,現在是冬天,計劃里要進行軍屯,那么在開春之前,不僅是要降服這支羌人部落,還要進行開荒。
為明年開春后的播種作準備。
其中還需要一些匠人過去,幫忙指導興修水利。
“請世子放心,此番前往,不過半月左右,世子就能在成都聽到好消息了。”
“區區幾百人馬,自當輕松降服,只是這后續的準備,只能是煩請世子安排。”
馬超信心很足,自小在涼州長大的他,當然清楚羌人的情況。
甚至馬超都覺得不一定會打起來,只是憑借他的名聲,就可以讓這一支羌人部落臣服了。
“左將軍放心,我自會安排妥當。”
這就是劉禪的任務,便是從成都這邊安排一些可靠的人手過去。
馬超那邊都是武夫,大字不識幾個,憑借馬超跟馬岱兩人,哪怕是懂得了這衛所制的門道,但說起興修水利,發展屯田,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劉禪自己去進行招募。
其中還會涉及到糧食的問題,劉禪至少要能給他們準備半年的糧食,直到開墾的荒地收割后,才算是能自給自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