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臨時朝會-《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3/3)頁
平時保持緘默的首輔顧秉謙都赤膊上陣了,其他閹黨成員自然不敢落后,紛紛出言支持徐兆魁,反對調兵山西,主張利用當地的軍兵,以安撫為主。而東林黨在人數上不及閹黨,但東林黨個個手握正義,為國為民,直說天地受驚、鬼神哭泣。
誰也說服不了誰,朝堂的爭論進入白熱化,雙方都快要脫衣表演迷蹤拳了。
朱由校皺著眉頭,他對爭論不感興趣,對結果也不感興趣。他希望趕快有人去陜西,解決陜西的農民作亂,自己好離開朝堂,回到自己的那份天地。
李春燁見雙方糾纏不休,根本爭不出輸贏,陜西的匪兵卻不等人。但他只是眾多尚書中的一名,在這樣的場合,人微言輕,不由焦急萬分。正好朱由校抬起失神的眼睛,看到李春燁,李春燁靈機一動,歪頭看向朱由檢。
朱由校一下明白過來,朱由檢是自己下的口諭召來的,到現在還一言未發。
“眾愛卿,朕知道你們都是為朕分憂。”朱由校的聲音低沉,所有的爭論立即停了下來,好像看電視時遇到停電。“但到現在,還未有定論,且聽信王說說他的看法。”
朱由檢從最后排站起來,他知道自己躲不過了。不過,聽東林黨和閹黨吵到現在,他對陜西的農民起義已經有了大致的認識。
“秉皇兄,陜西匪患是撫是剿,得先看原因。陜西農民為什么甘冒殺頭、抄家、滅族的風險,而起兵造反?”要統一兩黨的意見,必須比他們看得更深、看得更透、看得更遠。他拋出這個問題后,全場鴉雀無聲。
剛才東林黨和閹黨光顧著吵架,顧著反對對方的意見,抹殺對方的政治企圖,根本沒有站在亂民的角度去想。就是在一邊旁聽的魏忠賢,也只是希望自己的人能在這場爭論中獲勝,從而打擊東林黨在皇帝面前的威信,至于農民為什么謀反,那不是他想的事情,他只是個閹人。
“據臣弟所知,陜西農民謀反,乃是因為當地發生大旱,莊家絕收,農民無糧,易子而食。不反抗肯定是死,反抗了至少暫時可以活命。除非朝廷有大量的糧食賑災,否則安撫只是一句空話?!背⒉豢赡苡写罅康募Z食可以賑災,連軍糧都要拖欠,說明朝廷已經山窮水盡了。
山窮水盡的朝廷,就逼迫各地的官員征收重稅。其實陜西農民起義的導火#索,就是知縣張斗耀,在農民連口糧都沒有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朝廷下達的稅賦任務,強行征租引起的。
“況且,現在陜西大部分地區都被匪軍占領,匪軍已經發展到二十多萬,安撫已經失去時機,采用賑災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試問,現在陜西地方誰在主政?誰來派發賑災的糧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