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83章,上層社會人捧人-《從1994開始》


    第(3/3)頁

    另一方面現(xiàn)階段的互聯(lián)網(wǎng)造富、科技造福等等財富浪潮又讓大家蠢蠢欲動,所以這個群體最大特點就是等待幫助。

    為什么中層社會互相等呢?

    首先,中層社會的人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就是創(chuàng)業(yè),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創(chuàng)業(yè)的打算。

    但是創(chuàng)業(yè)是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而他們身上的生活負擔(比生活支出、健康后備金)等等,這讓他們很難輕裝上陣,于是每個人都在等一個更快、更合適、更安全的機會。

    其次,創(chuàng)業(yè)還需要找到合適的伙伴和合伙人。

    但實際上,中層社會里人與人最缺乏的東西是信任,這主要是由于傳統(tǒng)商業(yè)的粗放和無底線競爭導致的結(jié)果,最終人心向背,人人自危。

    其實中層社會有很大有才華和潛力的人,但是大家總是打不開懷抱互相擁抱;

    所以,中層社會是最尷尬的階層,他們可上可下,但是要面對壓力、風險和猜疑,

    他們也迫切想改變和創(chuàng)造,但似乎一直在等待機會出擊,然而這個世界怎么會有專門給我們量身定做的機會和人?

    而下層社會呢?

    我不想用職業(yè)去劃分,這會被認為歧視。

    我認為下層社會主要指沒有生產(chǎn)資料、僅僅依靠出賣勞動力而維持生計的人,他們在夾縫里求生存。

    他們往往沒有文化,不在乎尊嚴,更談不上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睚疵必報、斤斤計較、互相踩踏。”

    到這里,沒在底層掙扎過的滾圓插話問:“為什么下層社會互相踩呢?”

    盧博士并不急著回答,而是有心試一試林義,問他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對他的目的林義那是一清二楚,看來之前買萬科股票所支出的1700萬,給他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于是正了下身子說:“在一定程度上,我還是支持盧老師這觀點的。

    在2000年前,管子就提出“有恒產(chǎn)者才有恒心”。

    這句話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原因有三:

    首先,一個人要有一定的財富和資產(chǎn)才能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當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整日疲于奔命時候,往往也徘徊在出格、犯罪、和賣命的邊緣。

    其次,他們總是互相攀比和提防,總是生怕別人比自己過的好。

    他們不擔心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人成功了,卻總是在意自己身邊的人成功了,這讓他們萌發(fā)嫉妒之情。

    甚至,他們會在暗地里算計你。你在明,他在暗,他們會以惹你不開心為樂。窮人何況為難窮人?大家都是弱勢群體,應該互相幫助。”

    說到這,林義進一步解釋,“上中下三個階層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

    上層社會的人,每個人只盯對方的長處。

    中層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等待別人的好處。

    而下層社會的人,都在等著看別人笑話。

    其實這也是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nóng)村的區(qū)別。

    一線大城市有能力的人太多,大家相互牽制,所以只好遵守規(guī)則。

    二三線城市雖有一定資源,但機會太少。只能大眼瞪小眼,空有一腔抱負。

    而廣大縣鎮(zhèn)農(nóng)村就是地頭蛇的天下,關(guān)系比能力重要,算計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這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有錢人更有錢、有權(quán)人更有權(quán)的道理。

    也是很多小鎮(zhèn)、農(nóng)村人削尖腦袋往大城市里鉆的緣故。”

    接著林義又舉了一個例子:

    “在一個游戲里,主持人給每個人發(fā)一個氣球,然后要大家在氣球上寫好自己的名字。

    接著把所有氣球收集起來,放到一個房間里。

    然后再要求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自己的氣球,限時五分鐘。

    你們猜會有什么結(jié)果?”

    說到這,林義并沒有真的讓他們猜就繼續(xù)說:

    “結(jié)果肯定是每個人都一窩蜂沖進去尋找自己的氣球,互相碰撞、推擠,現(xiàn)場一片混亂。

    五分鐘過去了,肯定只有極個別的找到了自己的氣球。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主持人要求每個人隨機拿一個氣球,然后把氣球給相對應的人。

    不出一分鐘,大家都會找到自己的氣球。

    這就是最簡單的道理,互換想要的東西,是上層社會錢生錢、利生利的法寶…”

    …

    十多個小時在六人的激烈討論中過的很快。從東京國際機場出來時,一行人見到了接機的里原宿與藤原浩。

    一番介紹,眾人才知道里元宿也是一個街頭藝術(shù)的死忠。但這人和一般人不同,是東京街頭藝術(shù)的先驅(qū)者,鼻祖。同時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他憑借一己之力在東京爆發(fā)了里原宿潮流文化,影響力巨大。

    其人也因此上過《時代周刊》的封面。他和滾圓認識超過十年了,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

    而藤原浩的副職是一名dj,本職工作是一名導演。這次滾圓被里原宿介紹過來,就是要參與他的電影《kids》。

    這是一部叛逆的青春片。滾圓在里邊飾演男三號,一個街頭藝人,算是本職出演,只是結(jié)局不太好,這個男三號后面被火車撞死了。

    ps:電腦去修了,手機寫的,有點慢。

    最近因為怕和諧斃掉了一條支線,所以看起來有點那個。

    再加上成績太差確實影響到寫作狀態(tài)了,感覺這是一個煎熬期和瓶頸期,十分武功最多能發(fā)揮七八成,很難受。

    三月會調(diào)整下狀態(tài),爭取接下來寫好,謝謝大家支持,雖然數(shù)據(jù)太慘淡。

    還是求一波訂閱打賞吧。

    頂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