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清涼境界-《煙火歲月》
第(1/3)頁
林家莊西南有座青山洞,是個天然的大巖洞。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有人在洞里塑了佛道神像,漸漸成了些規模。
林秋水小時候常聽人說起青山洞,卻一直沒去過。直到很久以后,他才得機會去了一趟。那地方偏僻得很,路也不好走,真正是荒野中的荒野,深山中的深山。
說得準確些,青山洞是在一片山崖下凹進去的山體,既能遮風避雨,也能供奉神佛。山崖頂上長著典型的太行崖柏,年年歲歲在那里生生不息。那些年太行崖柏值錢,不少人鋌而走險來砍伐,把這里折騰得枝殘根斷、一片狼藉。幾百年的老崖柏就這么毀了,人們為了錢,什么道德規矩都不講了。而且就是在神佛的頭頂上,明目張膽搞破壞??吹竭@種利欲熏心的行為,想必佛也無奈,神也難管。叫人看了,心里疼得直流血,卻又無可奈何。
集體生產那會兒,村里的放羊倌嫌來回跑太麻煩,索性就住在這洞里,既能遮風避雨,又能安心休息。羊倌多是光棍漢,回村也是一個人,沒什么牽掛。這里離村遠,水草豐美,環境也好,野果飄香,山花爛漫,住在其中倒也快活自在。
林秋水唯一一次去青山洞,是跟家人一起去的,一行七八個人。走到半路,碰見一個中年婦女,臉上驚魂未定,腳步踉踉蹌蹌。她看見林秋水他們,驚恐地說:“你們是去青山洞嗎?我前兩天去拜佛,走著走著就迷了路,在山里轉來轉去找不到出來的路,兩天沒吃沒喝,還聽見好多鬼哭狼嚎的聲音。我勸你們別去了。”說完還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樣子,表情很是怪異。林秋水他們這一行人大多是青壯年,沒人把她的話當回事,反倒覺得她有些好笑。
走著走著,他們就離開大路開始爬坡。小路是被人踩出來的,兩邊長滿了蒺藜圪針,他們用手中的鐮刀,一路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到了青山洞。這里果然別有洞天,大門口的石圈門雖然滄桑破落,卻依然巍然屹立,獨自傲然。
里面是一片寬闊的場地,長長的山崖下,是十幾個人工修建的小廟。這些小廟大多只有隔墻,很少有大門的,一眼就能看見里面塑的佛祖菩薩和神仙像。當然,主殿除外。主殿規模最大,供奉著佛祖、菩薩,還有玉帝、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等。從供奉的供品和香火看,還是有人常來照管的,或者是香客隔三岔五會來上香。供品中有餅干、蛋糕、水果,也有饅頭、豬羊模樣的面點,這樣有個好處,就是讓照看這里的人、或者路過的人、迷路的人有東西可吃,能救個急。石崖前的院子里還有一口井,井里儲存著雨水,打水的工具就放在旁邊一個小廟里。所以說很有人情味,很有生活氣息。
石崖頂上的崖柏,奇形怪狀,突兀錯落,有的如蛟龍探海,有的如猛虎出山,有的張牙舞爪,有的彎如弓曲線。讓人仰望之余,無不贊嘆生命力的頑強,從石縫中發跡,在懸崖間成長,經風雨而挺立,歷酷暑而不屈。這種精神,這種風采,真讓林秋水欽佩不已,感慨萬千。
沿路返回時,他們采摘野果,折取山花,聽蛐蛐鳴叫,看飛鳥掠過,一路歡聲笑語,倒也不覺得累。偶爾有人提起來時那個婦女說的迷路的事,大家更是笑成一片,她該有多迷糊、多害怕,才會在山里迷路??!
村莊東頭最為開闊,南北兩山像兩扇門,慢慢敞開,留出一條通道。按八卦說法,東南是巽卦,主風,象征順暢和好消息,村里娶媳婦的儀仗隊都從這兒進村,圖個吉祥。明代萬歷年間,林家先祖在這兒建了清涼閣,是村子的標志建筑。原計劃蓋九層,蓋到三層時建造者去世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林家莊的標志性建筑,非清涼閣莫屬。林秋水曾寫過一篇《清涼閣記》,里頭是這樣描寫的:
“清涼閣,位于林家莊南北山脈的隘口處。山勢雄厚,廟宇古樸。南北兩山由西向東綿延而至,在村口幾乎相交;閣樓居于兩山之間,為村莊東門之要塞屏障。南面有龍泉噴涌,甘甜滋味引無數香客爭相趨附;此地藏風聚氣,臥龍棲鳳,好一派升騰之大氣象。
清涼閣,高三層,巨石壘筑。來此之人,莫不贊其鄉村之瑰寶,山野之奇葩;莫不嘆其布局之奇妙、氣象之厚重。
清涼閣之奇妙,在其建筑。巨石閣樓相傳為明代先人獨力建造。此閣不筑地基,直接起于石坡之上,巨石干壘而成。所謂一塊石,一面墻。自然與人力渾然一體,雖無基礎,卻牢固無比,五百年不曾動搖。
奇哉此閣,巧思異想,膽大心細;妙哉此閣,順依地勢,取法自然。
清涼閣的厚重,在其結構。底層為巨石拱門,供人行走;側壁和拱頂雕刻有圖像詩文,古樸拙實,蒼勁鑿深,供人瞻仰。
二層東面三皇廟,供奉堯舜禹,崇尚圣賢,期盼清明;南面三義堂,供奉劉關張,敬重英豪,呼喚忠義;西面觀音祠,供奉觀音菩薩,信仰佛法,保佑平安;北面閻王殿,供奉閻羅王,警惕地獄,懲罰邪惡;
三層供奉玉皇大帝,仰望天堂,向往仙境,追求富足,渴望自由。
清涼閣,規模雖不大,但是集天、道、佛、儒、圣、人于一閣,又各安其分、各顯其能。閣樓的構造,一層以“人”為核心;二層以“神”為宗旨;三層以“天”為象征,昭示著“天潤澤,神保佑,人努力”的含義和期望。
厚哉此閣,精英薈萃,兼收并蓄;大哉此閣,道德化育,宗教自信。
清涼閣的供奉,集天下信仰于一體,說明了立世之道,要旨在于自信、包容。清涼閣的巨石,顯示著人的一生,猶如一塊石頭,敲打磨練得越多,就越成材,任你錘擊,我猶自信;刀刻斧鑿的越久,就越成器,任你雕琢,我自包容。
清涼閣的風景,在于其秀美。站在樓閣,遠眺群峰,只見山勢巍峨,陡峭險峻,崖高谷深,飛瀑直貫,清涼之感,撲面而來;登臨山頂,俯瞰全景,只見山川錦繡,松環柏繞,橋殿飛虹,炊煙入云,村莊之美,盡收眼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