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永遠都不夠的汽車-《帝國霸主》
第(1/3)頁
汽車方面,奔馳也好,大眾也罷,就連寶沃保時捷之類的也都算上,依舊還是根本保證不了陸軍需要的巨大數量。
1939年的戰爭前夕,在德國擁有的103個作戰師當中,只有16個裝甲師、摩托化師實現了計劃中的摩托化。
其余部隊均靠步行,和1914年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分別。雖然按照德國部隊的編制,每個步兵師在編制上有942輛汽車,可這個數量從來沒有達到過。
就和裝甲師的坦克從來沒有滿編過一樣,德國所有部隊的汽車都沒有達到過滿編狀態……
一個步兵師的補給品,大部分仍由1200輛馬車裝運。這種情況下說機械化推進,未免有些過于自欺欺人了。
誰能想象,德國步兵師主要的運載工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一樣使用著的馬拉大車?
李樂甚至仿佛看到了開戰之后,那一幅幅感人的歷史老照片:德國士兵陷入泥濘之中,推著一輛四輪馬車蹣跚前行。
戰爭一旦開始,蘇聯那坑爹的公路上,都要擠滿越過邊境,擁擠在一起的德國運輸兵。是的,就只能用坑爹來形容,蘇聯的大部分道路,和1940年的中國道路,是半斤八兩的差距。
德國士兵們趕著馬車,與摩托還有卡車堵在道路上。兩旁的漫山遍野的德國步兵,為了趕路把行李丟得到處都是……
當然,如果運氣再不好一些,坦克還有大炮,裝甲車以及難民鐵道兵也會出現在這幅畫卷里,讓擁堵的情況雪上加霜。
這和歷史上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簡直一模一樣,失敗的結局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注定下來了。
無論李樂愿意不愿意,現在,就在這一次召開的,修改巴巴羅薩作戰計劃的會議之中,他要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也同樣是陸軍各個指揮官,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如何讓這樣的部隊跑起來,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一個步兵師有300輛各式各樣的卡車,大部分火炮都只能用馬車來拖拽。戰爭開始之后,百分之九十的部隊,前進要靠自己的雙腿。
不要覺得300輛卡車或者700輛卡車只是牽引拖拽的工具,這些卡車還要在戰區內負責區域運輸,所以損耗和故障率相當的高。
至于在基地倉庫和鐵路終點站之間,全軍只有3個汽車團,共約9000人,6600輛載重卡車,他們專門負責運輸。
可這支部隊的總載重量只有19500噸上下,這樣的運力,是無法支持德軍的所有部隊同時行動的。所以戰斗中,德國軍隊進攻的話,只能有部分軍隊先動,然后其他部隊再跟上。
1944年同盟國為保障在法國作戰的47個師,雖擁有69400噸的汽車運載能力,仍然感到運力嚴重不足——而德軍103個師,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運力……
當然,現在李樂做出了改進,可改進的時間尚短,短時間內也看不出什么本質上的不同。
現在德國一個步兵師裝備有500輛汽車,比原本的數量要多出將近一倍。可能夠達到這樣數量的部隊依舊很少。
第(1/3)頁